网站流量密码: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关键词优化坑
说实话,我第一次接触关键词优化时,简直像拿到了武林秘籍。当时觉得只要把热门词往网站里塞,流量就会哗啦啦来。结果呢?三个月后网站排名不升反降,差点被老板当反面教材挂在墙上。
关键词不是越多越好
记得有个同行炫耀说他的页面塞了50个关键词,我当场就笑喷了。这年头还有人相信"关键词密度"这种上古传说?现在的搜索引擎算法精得很,过度堆砌关键词不仅没用,反而会被判定为作弊。
我有个血泪教训:去年给客户做旅游网站,硬是把"三亚自由行攻略""三亚酒店推荐""三亚必去景点"全挤在一个页面里。最后这个页面像个关键词大杂烩,用户停留时间平均不到15秒——人家是来找攻略的,不是来玩关键词连连看的!
长尾词才是真香
"空调维修"这种大词竞争太激烈了,新手根本玩不转。但要是换成"上海徐汇区空调不制冷紧急维修",效果就完全不同。有个做本地家政的朋友,专攻"24小时通马桶"这种长尾词,现在每个月稳定接50多单。
有个小技巧:把客户常问的问题直接当关键词。比如做母婴用品的,与其死磕"婴儿车",不如做"6个月宝宝用什么婴儿车好"。这种词转化率高得吓人,因为搜索的人已经带着钱包来了。
别把搜索引擎当傻子
以前做优化总想着怎么骗过算法,现在想想真是幼稚。有次我发现把关键词设成白色放在白色背景上能躲过人工检查,结果第二天网站就被降权了。现在的AI比福尔摩斯还精,与其耍小聪明,不如老老实实做内容。
我现在的做法是:写完内容先自己读一遍,要是读着别扭就改。毕竟最终看文章的是活人,不是机器人。有个做美食博客的读者跟我说,她就是把做菜时的真实心得写出来,没刻意优化关键词,反而自然带来了很多长尾流量。
数据会说谎
看到后台某个关键词带来1000个点击就high了?别急,可能900个都是误点的。我遇到过最搞笑的情况:有个页面因为包含"免费"这个词,吸引来大批流量,结果人家发现不是真免费,跳出率直接飙到90%。
现在我看数据都带着侦探眼光: - 停留时间少于30秒的流量都是耍流氓 - 关键词带来的转化才是真金白银 - 突然暴涨的流量可能要查查是不是被垃圾网站引用了
内容才是永恒的王道
去年帮一个乐器行做网站,老板非要我在每个页面加20次"钢琴培训"。后来我偷偷做了个实验:同一个老师的两篇教学文章,一篇硬塞关键词,一篇纯干货。结果干货文章的分享量是对手的7倍,最后带来了3个高价私教课订单。
现在做优化我把握三个原则: 1. 先解决用户问题,再考虑关键词 2. 把行业黑话翻译成人话 3. 每500字允许自己说两句俏皮话
说到底,关键词优化就像做菜时的盐——放太少没味道,放太多毁一锅汤。与其整天盯着数据看,不如多站在用户角度想想:如果我是搜索这个词的人,到底想看到什么内容?
(写完检查了下,发现不知不觉又唠叨了这么多。不过这些坑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教训,能帮一个是一个吧!)